當前農業發展的現狀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
2023-11-28
民以食為天,農業作為我國的一個古老的行業是不可缺少的,每個國家都是以農業作為立國之本。隨著時代的變化能也的變化也是不可避免的,除了觀賞性的農業之外,農業必須向集體化方向發展,在中國農業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也是我們必須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原因。
一、我國農業經濟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我國的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七十,算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我們還不是農業強國。土地分散、生產效率低、技術落后,水利,機械等農業設施薄弱、競爭力低。在很多偏遠的山區,都是靠人力經營土地,收成的好壞也是靠天說了算,防災抗災能力差。都說中國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占有水平很低。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
(二)農業效益偏低,農民收入渠道窄,收入少,城鄉居民收入仍持續擴大;農業物質投入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節節攀升。在如今的社會常年守著土地的農民很少了,大多在農閑的時候都去外面打工。所以有人說減少農民是解決農業問題的根本。然而,這并不能從根本解決中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問題,相反,有可能引導農業走向誤區。
(三)農業、農村、農民是“三農”問題,根本是農業問題,農民是我們國家糧食的制造者,從農業產業這個角度講,有些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首先,我們不承認農業發展的比較劣勢,試圖通過發展農業來解決農民的福利問題。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我們的農業相對來說是比較落后的。在外國農產品的不斷沖擊下,我們的農產品會受到巨大的沖擊。這是因為農業的自然資源條件不好,組織機構不合理,后期積累的技術也不夠,與國外規模化的農業結構相比不占優勢。當前農民大多數還處于自然經濟狀態下,農產品賣出的價格還比較低,大多數農民是為了把糧食賣了來換取生活費用。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農村人口減少了,也不能解決實際的根本問題。放棄農業也是不行的,從古至今農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發達的國家。民以食為天,目前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糧食為人類解決溫飽問題,所以要保證農業的發展空間。只有給農業定好位,制定的農業政策和農業制度才會合理,利于農業的發展。
二、發展農業經濟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發揮區域優勢合理利用當地農村資源。發展農村經濟必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各村不同的經濟基礎、農村資源、農民素質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合理有效地利用當地農村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不斷增強農村的經濟收入。要根據自身優勢和潛力來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突出地方特色不能一哄而起套用一個模式。一是調整城鎮及郊區農村經濟結構要突出發展二、三產業。城鎮及郊區地理環境優越交通、信息、人才資源豐富興辦二、三產業的基礎條件較好。要通過建立農副產品商貿市場、發展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興辦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和各類服務實體等多種途徑實現以場地生財、以區位聚財、以服務引財的目的有效地增強村級經濟實力帶動農民增收。二是調整邊遠貧困山村經濟結構要突出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就當前來說一方面是開發和利用好一切可以開發的資源發展新項目開拓新產業。利用集體自然資源如山地、水資源等。發展一些集體統一經營的種養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或者通過招標承包等形式達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管理和改造好現有村級集體的山林、果園、水域等使村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進一步鞏固和壯大村集體經濟。
(二)針對農村經濟“分得過多統的較少”的實際可采取返租倒包、合股經營等形式對村級集體資源和農戶個人資源重新規劃、整理和開發實施規模和品牌戰略、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壯大村集w經濟。增強理財水平管好用活村級集體資產。農村集體資產是廣大農民多年來辛勤勞動積累的成果是發展農村經濟和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管好用好集體資產。對于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建章立制強化管理實現村級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做到聚財有術理財有方第一要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積累機制。凡是集體項目都要落實責任制及時收繳承包金或租賃費按照“交足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自己的”分配原則把該收的錢收起來。第二要加強清產核資盤活集體存量資產構筑資產增值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好土地征用補償費分配制度、非農用地有償使用制度、集體房屋和集體公益設施使用制度等。合理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利益實行“以收促養、以收促建”增強農民積累集體資產的意識。第三要進一步完善農村的管理制度。全市的村級財務管理大多比較規范相應制度比較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實行了財務公開和民主監督。但必須進一步強化開支審批、收支預決算、財務審計監管等工作把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納入法制軌道提高農民群眾對集體經濟的信任和支持促其健康發展。
三、結語
農業經濟在我國也占有很重要的基礎地位,伴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變革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月的了一定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農業產品的質量跟不上,農業生產的投入還不是很夠,農村集體經濟相對落后,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業經濟的投入力度,調整農業結構,加快農業經濟的發展。大力發展農業經濟,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的消費水平,促進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相關資訊
2023/11/28
2023/11/28
2023/11/28
2023/11/28
聯系我們
地 址: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宦溪鎮宦溪工業集中區(宦溪街16號)
電 話:0591-83818935
傳 真:0591-83817836
網 址:www.785805.com
郵 箱:GM01@fzrljx.com

榮林官網二維碼
關聯企業:
福建金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福州榮林電鍍科技有限公司